为筑牢未成年人防溺水“安全墙”,切实保障青少年生命安全,丹寨县以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为根本遵循,创新采用“人防+物防+技防”协同模式,通过责任压实、科技赋能、群众联动三维发力,深化防溺水宣传教育,着力营造“全民关注、全员参与”的安全防控氛围,真正实现“守住水、看住人”的工作目标。
织密责任网络 持续压实各方防溺水职责
丹寨县将责任落实作为防溺水工作的核心抓手,构建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责任体系。一方面,进一步压实县、乡镇、村三级防溺水工作责任,明确各级管控范围与工作清单,确保责任传导无断层;另一方面,紧盯水库水电站、在建工程项目、采矿区、农业生产基地等重点领域,压实其水域安全主体责任,要求常态化开展防溺水“五个一”设施(警示牌、救生杆、救生绳、救生圈、应急箱)检查维护,定期巡查管辖水域,及时整改安全隐患。截至目前,设置警示牌700余块,配置防溺水“五个一”设施400余套,水库水电站安装监控设施40个。
强化科技赋能 扩大防溺水技防应用范围
丹寨县以“智慧防控”为切入点,持续升级防溺水技防设施,提升监管精准度与时效性。县水务局牵头推进重点水域技防建设,已完成高风险区域AI智能摄像头安装调试,同步配齐户外游泳区域安全防护设施及重点水域防溺水“五个一”应急物资,为水域安全装上“千里眼”。持续优化智能监控网络,在重点河段、关键水域进一步完善智能AI监控设备,加大“平安黔哨”等智能监控喊话设备布设力度,通过“隔空喊话”功能实时劝阻靠近危险水域、野泳等行为,将溺水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;同时,创新启用无人机巡查模式,加大野外偏远河段、无人看管水域的巡检力度,弥补地面巡查盲区,实现水域监管“空中+地面”全覆盖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有27座水库水电站、40个视频监测站。
凝聚社会合力 推动群众广泛参与防溺水工作
充分激活社会力量,构建“政府主导、群团联动、群众参与”的共治格局。一方面,发挥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,广泛动员志愿者、社工、退休党员等社会力量加入防溺水队伍,针对困难家庭子女、留守儿童、孤儿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及有野泳行为记录的儿童,推行“1+1”(1名帮扶人员对接1名儿童)、“1+N”(1名帮扶人员对接多名儿童)结对帮扶模式,通过定期入户走访、安全知识宣讲、情感陪伴等方式,强化儿童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,同时扎实落实“爱心妈妈”关心关爱举措,为特殊儿童提供温暖陪伴。截至目前,全县122个村(居)均已建立“爱心妈妈团”,1409名“爱心妈妈”与4369名未成年人成功结对,组建儿童团1952个,紧抓监护方面开展防溺水宣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