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7日至28日,黔东南州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区域性暴雨过程,为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强降雨天气,全州各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各级应急、气象、水务、交通等部门以“汛”为令,科学研判、精准调度、协同作战,全面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,筑牢防汛安全屏障,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在雷山县气象局监测指挥中心,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气象云图和监测数据清晰呈现。业务人员正紧盯雷达回波和降水趋势,给提前研判天气形势和及时发布精准预警做足准备,为全县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气象技术支撑。
“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,全县主要江河水文监测站均未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。”据雷山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站站长唐慧萍介绍,该局于5月27日安排了8个小组分别深入乡镇,针对3座在建骨干水源工程、13座已建水库、19 座山塘和59个山洪灾害防御危险区等进行了全覆盖隐患排查。
5月27日晚至28日,在天柱县境内国道G242线、省道S308线等重点路段,天柱公路管理段有序开展防汛保通工作,对公路路面积水、桥梁、涵洞排水设施淤塞、易发生落石、塌方及滑坡的高风险区域等进行 “拉网式” 排查,对巡查中发现的边坡溜方、零星落石等突发情况,迅速调派工作人员开展清障作业,同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,引导车辆安全通行。
“为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,我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已累计出动巡查人次30人次,巡查车辆12台次,清理落石及塌方8处,参与交通疏导3起,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。”天柱公路管理段工作人员袁克成说。
防汛备汛,“防”字当头。连日来,我州剑河县相关部门各司其职、协同作战,建立“人防+技防+物防”三位一体防汛体系,借助数字化监管平台,通过加强监测、研判和制定合理的预警机制,确保“汛来有准备、险来有措施”,全力构建防汛“智慧防线”。
在剑河县水务局,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正实时刷新着全县水域数据,主要河道、水库、电站的实时水位、水位涨幅等一目了然,同时可查看任意点位上的实时监控画面。剑河县水务局局长袁再堂表示,目前该县更新调整县乡村三级579名防汛责任人,明确22座水库水电站、15个山塘、16个山洪易发区“三个责任人”的防汛责任,同步做好责任人的防汛安全教育培训,确保山洪灾害预警信息能及时发出和接收响应。
在剑河县柳川镇南脚村地质灾害隐患点,雨量监测器、倾斜计等自动化监测设备全天候实时采集数据,地灾监测员和相关技术人员也正在认真查看地面裂缝处是否有变动,用卷尺仔细测量裂缝情况。“这些天一直下雨,我们心里不踏实,每天不间断来看灾害隐患点的裂缝是否有增大异动,如果有异动,我们马上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。”剑河县柳川镇南脚村党支部书记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张文军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