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中心 | 无障碍 | 适老版
当前时间

站内搜索:

搜索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» 新闻中心 » 水事要闻

美丽河湖“吸睛”又“吸金”|㵲阳河书写治水兴产“双赢”答卷

发布时间:2025-04-30 15:44

字体: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

2024年,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舞水(㵲阳河)以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、人和”的生态画卷,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。这条“天生丽质”的碧水,滋养了沿岸世世代代老百姓。近日,记者深入㵲阳河流域一线采访,推出“在水一方”系列报道,用一个个鲜活故事呈现㵲阳河流域绿色发展的生动画面。

4月的㵲阳河,如同被春风打翻的调色盘,青山万叠,碧水千隈,如一条翡翠项链串联起沿岸的平湖瀑泉、幽谷林海、山岳云岫。

㵲阳河,是沅江左岸的一级支流,流经湘黔两省,在我省黔东南州境内河长153千米,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沿河百姓,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“母亲河”。

㵲阳河水天一色,相映成趣。(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 供图)

黔东南州不断厚植㵲阳河水生态、水环境、水资源、水文化优势,让这条穿越黔东南的碧水,不断书写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故事。

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㵲阳河流域保护条例》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㵲阳河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》《黔东南州沅江(清水江、㵲阳河)柳江(都柳江)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办法(试行)》等相继施行,以法治力量、制度创新保障河流安澜。

青山万叠,碧水千隈的㵲阳河。(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供图)

生活污水、工业废水、弃土弃渣、倾倒垃圾、水土流失、采砂采石、侵占河道等专项整治行动相继开展,以更严要求、更大力度让㵲阳河流域“颜值”更高、“气质”更佳。

“我们深入开展河长巡河、‘清四乱’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等,随着水质持续向好,㵲阳河不断发现被誉为‘水中大熊猫’的桃花水母!”镇远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曾军军自豪地说。

一方人守护一方山水,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人。㵲阳河流域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,通过发展生态旅游、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,让河畔不断上演着“流金淌银”的生动故事——

施秉县甘溪乡开发休闲垂钓、婚纱摄影、野炊露营等10余项乡村特色消费项目,推出车赏、步游、骑行、游湖、观园等5条赏花线路,包装荷花、桃花、李子花、油菜花等“赏花品牌”,与农家乐、民宿等旅游业态延伸,不断提升农旅“人气”,带动村民“财气”。2024年以来,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。

施秉县甘溪乡花漾河畔生态农庄

㵲阳河自西向东呈“S”形蜿蜒贯通镇远县,碧水轻绕城郭,翠山环抱古城,该县将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与文旅进行深入融合发展,形成一幅“山水福地·千年镇远”的生态画卷。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10.46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102.39亿元。

黄平县谷陇镇青塘村和谷陇村调整树种结构,实施老油茶低效林改造面积3081.6 亩,补植培育油茶产业基地,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组织方式,覆盖农户1206户,受益4824人,茶农户均增收1.5万元以上,真正让绿林变“富林”。

……

镇远古城夜景

以生态筑基护山水静谧,用产业焕新释山水动能。黔东南州正积极探索㵲阳河流域生态价值转化路径,架起“绿水青山”与“金山银山”之间的桥梁,让这条承载着苗侗千年文明的碧水“吸睛”又“吸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