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中心 | 无障碍 | 适老版
当前时间

站内搜索:

搜索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» 新闻中心 » 水事要闻

黔东南: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

发布时间:2025-01-27 09:38

字体: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

1月23日,记者从2025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获悉,2024年,黔东南州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取得新胜利,成功抵御17次大暴雨、3次特大暴雨,特别是有效抵御1961年以来最强的“6·29”㵲阳河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水过程,实现了“人员不伤亡、水库不垮坝、重要堤防不决口、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”的目标。

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预防预备

高度重视,超前部署。黔东南州委、州政府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,提前研判汛情形势,做出针对性部署。接到“6·29”暴雨预报,州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降雨中心区黄平、施秉两县现场指导强降雨天气防范和防汛救灾准备工作,有力推动各级防汛救灾指挥体系高效运转。同时,州级成立以州领导为组长的18个防汛抗旱督导检查组,深入实地督导检查,做到问题早发现、早治理。

完善组织体系,压紧压实责任。黔东南州安委会明确水旱灾害防御等防灾减灾工作组织构架、主要任务和运行机制。州水务局及时调整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,优选50名水利相关专业专家组成防汛抢险专家队伍,充实水旱灾害防御技术人员力量。全州各级各部门认真执行“三个责任人”制度,全面落实重点防洪城镇、水库水电站、山塘和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,确保责任层层压紧压实。

加强隐患排查,筑牢安全防线。扎实开展防汛检查,州级按照每个县(市)不低于项目总数20%的比例进行抽查,及时发现风险问题681个,逐项整改消除隐患。修订完善各类方案预案2800余个、累计开展演练2300余次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完成培训1286人次,确保安全度汛。

全力抓好水旱灾害防范应对

靠前指挥是坚强后盾。“6·29”洪水期间,省水利厅主要领导居中调度,迅速组织业务专家赶赴实地指导。黔东南州委主要领导全程坐镇指挥,果断开展岑巩县城和镇远羊坪跨县域防汛指挥,深入灾情一线并作出指示要求;州政府主要领导,及时作出安排部署,实时跟踪调度;州分管领导直接调度指导重点水库(水电站)拦蓄调洪。让全州水务系统更加坚定打赢抗洪硬仗的信心和决心。

有序应对是根本保障。强化预警会商和精准预报,落实“1 2 N”防汛值班模式(即“1名局班子领导带班 2名技术骨干值班 全局人员到岗”),科学调度,最大程度发挥水库工程防洪减灾效益,赢得抗洪先行时机。全年提前组织会商研判18次,发布水旱灾害风险研判18期,发布中小河流洪水风险预警25期,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5次,发布预警信息181万余条,提前转移3万余人。及时调度三板溪、白市、观音岩、两岔河、红旗、白头旺、台雄、上寨等8座水库水电站开闸泄洪。“6·29”洪水期间,提前4.5小时精准预报洪峰到达时间、水位和流量,通过联合调度成功拦蓄洪水4922万立方米,有效减轻了下游抗洪压力,为群众安全转移和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。

团结协作是力量源泉。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,黔东南州实现了省、州、县、乡、村、组六级上下协作联动。省级各部门实时指导,投入救援力量;全州各级水务、应急管理等部门高速运转,水文、气象等部门快速反应、协同应对,防汛抢险专家集中开展防洪推演,实施“五级包保”、网格划分救援机制,4.5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灾后重建,形成上下一心、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。

全力加快水旱灾害防御基础建设

增强预警能力建设。建设“两江一河”防洪调度系统,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“三道防线”(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、雨量站网、水文站网),完善县、乡、村、组、户五级预警信息发布机制,全力打通防汛预警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加快防洪工程建设。目前,黔东南州建成以三板溪、红旗、观音岩、从江上游4级航电枢纽工程等水库水电站为主的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,开工建设以防洪功能为第一任务的宣威大型水库工程。完成河道治理项目108个、城市排水防涝项目10个,治理河长556公里,保障了 260个村庄37.12万人、11.7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。

加快灾后水毁修复。采取应急抢修、临时铺设管道、临时水箱、群众自接水源等措施保障受影响区域群众用水,完成“6·29”灾后堤防水毁修复42处、修复堤防10.43公里、供水设施156处、供水管网 42.96km。四是抓实防洪减灾项目谋划。围绕国家发展战略,聚焦防洪减灾能力提升,加快推进榕江忠诚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,谋划储备大江大河、中小河流、重点山洪沟等防洪项目201个,为提升全州防洪减灾能力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