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中心 | 无障碍 | 适老版
当前时间

站内搜索:

搜索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» 新闻中心 » 水事要闻

黔东南州“三强化”助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

发布时间:2023-01-10 14:29

字体: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



党的十八大以来,黔东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,以“十六字”治水思路为指引,牢牢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和省政府7号文件重大政策红利,强化以“河长制”“河长治”城镇污水和水利设施建设,为州水环境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2022年,全州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第2位,是贵州省排位最高的市(州)

一、强化以“河长制”“河长治”,全力践行水生态保护理念

近年来,黔东南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以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为目标,高质量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辖区基本实现了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、人和”的良好生态环境一是全面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。黔东南州设立州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河长,其中州、县、乡三级设立“双总河长”,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。全州共有河流983条,1km2以下湖泊1个(雷打塘)。按分级分段共设立河长3835人,雷打塘位于剑河县南加镇,设有县、乡、村三级湖长,已实现本行政区域所有河流、河段、水库、湖泊全覆盖。2021年,建立跨区域跨流域联合执法机制,创新推进河(湖)长制工作从“平面”转向“多维”获得生态环境部表彰推广;全面完成河湖划界工作得到省河长办的表扬,并于2022年得到了省级500万元河湖划界奖补资金。2022年,全州召开各级河长会议528次,巡河近13万人次,营造关注、支持、参与护河的良好氛围。二是持续推进河湖“清四乱”规范化、常态化2022水利部反馈黔东南州的2025个疑似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图斑,已全面完成核查整治并通过省级审核。全州自查发现河湖“四乱”问题167个,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,整改销号率100%实现了河湖“四乱”问题动态清零三是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,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2022年,黔东南州深入贯彻清水便民,实施了凯里市翁牙河(凯里西湖)段、清水江下司码头至火车站码头和锦屏县河段、施秉县杉木河、台江县翁你河(县城河段)、巫密河剑河县南加镇南哨镇反召—南哨河段等6条河(段)美丽河湖示范创建工作,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板,建成了贵州省第一个河长制主题公园(锦屏县河长制主题公园),得到了州总河长的充分肯定。在全省9个市(州)河长制考核中,锦屏县河长制主题公园被省级认定为“工作在全省首创且工作推进力度大且取得明显成效”,成为全省美丽河湖建设典型经验。四是探索“河(湖)长+检察长”两长协作。为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,州河长办和州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了《关于依法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协同推进河(湖)长制工作的意见》。2022年,全州共立水生态环境资源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8件,诉前程序50件,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8件,提起民事公益诉讼4件。其中办理的“剑河县某局不履行水土保持补偿费征缴法定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”入选最高法2021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。

二、强化城镇污水管网建设,全力守护水生态环境资源优势

全力实施城镇污水高质量发展,加快污水管网建设,提升污水厂运营水平,城镇污水处理厂由“增加数量”向“提升质量”大幅扭转。一是城市(县城)方面。目前全州已建成投运的城市(县城)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7,2022年总污水处理7391.04,日均处理量为20.25万吨/日。二是建制镇方面。黔东南州已实现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,全州118个建制镇(不含城关镇),有111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,6个建制镇建设了污水收集管网将生活污水输送到城市(县城)污水处理厂处理,1个建制镇(黎平县地坪镇)由于位于水库淹没区暂缓实施,2022建制镇总污水处理量为1408.35万吨,日均处理量为3.86万吨/日。三是管网建设方面。根据省住建厅《关于做好2022年度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工作的通知》文件,2022黔东南新增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50公里。截至202212月底,黔东南州共新增建设改造276公里污水收集管网,超额完成省住建厅下达任务126公里,完成率184%是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。新增建成4个县城污水处理厂(剑河县江北岸污水处理厂、麻江县城东污水处理厂、雷山县污水处理二期工程、黎平县第三污水处理厂),新增县城污水处理能力2.05万吨/日,超额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年度任务1.5万吨/日,完成率为137%

三、强化实施水利设施建设,全力夯实乡村振兴水资源基础

黔东南加大投入补齐工程性缺水短板,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实行用水总量指标管控,用水效率逐年提高。启动水网会战、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,建水库稳定水源、铺管网引水入户,全州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明显改善,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州累计实施骨干水源工程64座,已建43座,新增蓄水能力3.41亿m3;在建21座,建成后可新增蓄水能力1.40亿m3。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.12万处,覆盖全州村镇人口411.4万人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.91%全州已建在建小水电站357座,总装机容量228.54万千瓦,占可开发利用量的84.65%,年均缴纳税费近亿元,年兑现扶贫收益776.36万元,巩固拓展了地方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。完成1027个节水型载体创建,党政机关节水型单位创建率100%,高耗水节水型企业创建率100%,节水型高校创建率100%3条省管河流和13条州管河流100%实行生态流量监控,完成凯里、施秉等8个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,完成凯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、施秉和雷山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,凯里学院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合同节水效果十分显著,成为全省节水典型示范。完成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26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36个和验收核查5个,督促生产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水土保持“三同时”制度今日黔东南,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,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,为乡村振兴夯实了水资源基础。